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智能传感器不仅支撑着工业互联网、智能家居和无人驾驶等新兴领域的基础设施,更成为衡量国家信息化和数字化的重要标志。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层次地融合,智能传感器的作用愈发显著,变成全球各国竞相布局的战略高地。近年来,国家层面对智能传感器产业的发展给予了格外的重视,出台了诸多政策来支持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完善。《“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明白准确地提出,要重点突破微机电系统(MEMS)等特色技术,推动智能传感器在工业、汽车、消费电子等领域的深度应用。随着政策的支持,各地方政府也积极做出响应,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建设,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从而提升整体市场竞争力。
从行业研发状况看,中国智能传感器产业的研发投入持续增加。依据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间,行业的平均研发投入规模和研发投入强度均呈上涨的趋势。到2023年,智能传感器行业的平均研发投入规模已达到3.99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为11.5%。到2024年第三季度,行业平均研发投入规模已达到2.81亿元,投入强度亦保持在2.81%。这显示出我国在智能传感器领域的研发投入力度非常可观。
在代表性企业的技术进展方面,许多公司正聚焦于第三代半导体及功率器件的研发,围绕关键产品做工艺优化。当前,全球智能传感器市场主要由北美、欧洲和日本等工业强国所主导,这些地区的企业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成熟的产品的质量占据市场主导地位。2023年,北美市场的智能传感器占全球市场占有率的43.3%。在中国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智能传感器产业虽有诸多进展,但在高端产品的产能占比方面仍显不足。目前,我国智能传感器领域的高端产品依赖进口,如高端压力传感器和红外成像传感器的进口依赖度超过80%。
为了应对这种“低端过剩、高端缺失”的矛盾,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的发展成为实现经济高水平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提升国家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科技安全的战略需求。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最新报告,到2025年,中国智能传感器行业已经涌现出十大创新企业,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先锋。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注册投资的金额341,713.47万元人民币,是一家拥有全球布局的科学技术创新企业。歌尔的智能传感器业务是其精密零部件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分布在在MEMS传感器和微系统模块的研发和生产。歌尔微电子的MEMS声学传感器曾在全球市场占据32%的份额,位列行业第一。截至2024年,歌尔在智能传感器领域共持有1800项专利。
汉威科技集团成立于1998年,注册投资的金额32,744.562万元,是专注于气体传感器的创新型科技公司。汉威科技不仅在气体传感器领域拥有丰富的产品线项专利,涵盖气体、压力、流量等多个传感器系列。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在智能电网建设中,国家电网引入了多种智能传感器,致力于提升电力数字化及能源转型的技术水平。截至2025年,国家电网在智能传感器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已达954项。
成立于2015年的EAI科技专注于智能传感器及其解决方案,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其核心产品有超声波传感器和线激光传感器,大范围的应用于扫地机器人及工业自动化领域。截至2025年,EAI科学技术拥有超过220项核心专利。
深圳市志奋领科技有限公司自2010年成立以来,专注于为3C电子、新能源及半导体制程提供精准智能及AI传感技术。公司在传感器领域已拥有超过120项核心专利。
华景传感科技成立于2010年,专注于MEMS传感器的开发与生产。慢慢的变成了多个知名品牌的供应商,得到普遍认可,至今申请了161项专利。
成立于2006年的联德电子专注于智能高温气体传感器的研发,是汽车传感器领域的重要参与者。截至2024年,联德电子申请了153项专利。
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专注于智能气体传感器和高端气体分析仪器的研发。公司在智能传感器领域申请了148项专利,涉及气体检测的多个技术领域。
无锡芯感智半导体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专注于MEMS传感器的设计与制造。公司在智能传感器领域申请了174项专利,涉及多个传感器产品。
深迪半导体成立于2008年,是中国首家研发MEMS陀螺仪系列惯性传感器的企业。至2025年,已累计申请100项专利。
智能传感器在工业4.0时代的应用日益广泛,作为物联网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愈加凸显。产业链方面,智能传感器的上游主要是设计和原材料供应,中游则是传感器元件的制造,而下游是包括消费电子与医疗电子等在内的多个终端产品。
在汽车领域,智能传感器通过收集与解读周围环境信息,协助实现智能驾驶与自动泊车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对提升汽车安全与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
根据有关数据披露,2023年中国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已达1429.6亿元。中国工程院院士指出,传感器作为“工业基石”,在各类产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影响重大装备和产品的性能与质量。然而,我国在微系统与智能传感器技术方面的核心关键技术依然存在滞后,市场需要加大自主创新与研发,以打破国际巨头的技术垄断。未来,这一领域必将成为投资热点,显现出更广阔的发展的潜在能力与应用前景。
如需知道更多智能传感器行业的深度分析,可以借鉴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相关报告。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