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下半年,接二连三的“Duang Duang”声,从无人驾驶行业中传来:
文远知行、黑芝麻、地平线、小马智行等相继登陆证券交易市场,希迪智驾、Momenta、佑驾等若干家企业在排队冲刺IPO中。
在资本密集兑现的无人驾驶小元年里,很多人可能都已经遗忘,“全球无人驾驶第一股”的名号,曾经属于一家叫做图森未来的公司。
曾经风光无两的“图森”,历经内讧与退市等不堪往事之后,而今的“未来”似乎被锚定在了电影和游戏这类娱乐产业上去了。
从千亿龙头到主动退市,近乎归零的图森未来,给“无人驾驶们”带来什么启示?
2021年4月,图森未来登陆纳斯达克,头顶“全球智能驾驶第一股”的光环,市值一度超过160亿美元。
在外界看来,技术天才侯晓迪与连续成功创业者陈默,外加架构师郝佳男,应该给图森带来一个美好的未来。
2022年3月,时任董事长的陈默和CEO吕程辞职,由侯晓迪接任董事长兼CEO;
同年11月,陈默带着吕程回归,仍分别担任董事长和CEO(侯晓迪将投票权交给了陈默,为期两年);
2024年8月,图森未来宣布进军AIGC,将围绕《三体》开发电影和游戏;
其中指出:图森向动漫转型,其实就是为了与陈默早先成立的熊熊国、水墨侠盗等主营动漫的公司产生关联交易,为了图森退市后将资产转移。
2024年11月,侯晓迪的超级投票权归位前夕,陈默向SEC发文,声称其对侯晓迪股份仍有永久控制权;
侯晓迪随即向美国法院提起诉讼,上周五,法院初步裁定,图森今年股东大会的投票上,侯晓迪的票不受陈默控制。
根据@Save Tusimple账号12月1日在X上的发帖显示,侯晓迪已经获得对冲基金的支持。
在这场所谓的权斗中,把图森的千亿市值给干没了,剩下的是陈默所说的“未来”……
在陈默和吕程执掌下的图森未来,则选择将重心投往AIGC(做电影和游戏)。
根据新闻媒体报道,离开图森以及后续创立BOT,侯晓迪认为理念不合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当初重新接手之后,图森已经很烂了,多因素影响之下在无人驾驶方面已经非常困难有大作为;
原团队注重现实,节约预算客观结果是大量的技术人才流失,2023年白白烧了2亿多美元却连L2都没能干出成绩。
实际上,在2022年和2023年无人驾驶低潮期的时候,侯晓迪认为技术还在稳步甚至加速发展,寒冬是由长期资金市场因素导致,只是暂时的。
现在看来,无人驾驶正成为中美两国政策与市场的共振核心板块这一事实上,侯晓迪的坚持是正确的——
2021年下半年陈默减持了800万股(占其持股的30%)、吕程也减持了126.5万股(占其持股的32%)。
既然认为无人驾驶的前景不明,陈默和吕程应该让公司及时止损才对,起码看起来“知行合一”。
可是在侯晓迪这位核心技术人员离开之后,图森未来还坚持着无人驾驶的投入,只是名为:L4级别与L2/L3并行发展。
2024年6月,吕程在加州南区法院还坚称要在亚太地区继续无人驾驶,但转眼就在8月份完成华丽转身。
而图森在2024年3月底正式关闭上海测试基地并辞退所有测试司机也已经表明,图森团队的心思已经不在无人驾驶上了。
陈默在媒体会上认为侯晓迪不道德,在图森面临许多外部压力的时候还成立新公司“背刺”图森。
侯晓迪给陈默打电话希望陈默动用超级投票权支持侯晓迪重组董事会,而在陈默思量期间侯晓迪就给罢免了,然后董事会请求陈默回去主持大局,陈默要求侯晓迪把超级投票权借给他两年。
侯晓迪和陈默两人分别拥有31%的超级投票权,但凡陈默保持沉默,侯晓迪自身就有31%的投票权与另外的董事抗衡;
独立董事敢一夜之间赶走侯晓迪,没有另外的超级投票权的默许或者加持是几乎不可能的。
其实不难想象,侯晓迪想要陈默与其统一战线,交出两年超级投票权是为了可以重回图森当CTO,目的还是为了把核心技术和产品打磨好。
事与愿违,“侯晓迪回归”在2022年的时候还是吕程用来稳住团队的嘴边线年只字未提直到彻底成为一张空头支票。
是蹊跷,更是遗憾,暂时失去超级投票权的侯晓迪,已然无法扭转图森的方向了。
在看到陈默和吕程将图森再次带向绝路之后,选择挂印封金,离开看不到未来的图森。
图森未来向生成式AI应用领域转型,将围绕《三体》开发长篇电影和视频游戏;
关于选择AIGC,根据新闻媒体报道,吕程认为市场规模大(6000亿美元)且公司在无人驾驶技术上的积累能够赋能;
就说一点:知道孙悟空的有多少人,而知道叶文洁(《三体》核心人物之一)的有多少人?
历史上的国产游戏的成功率,如果用九死一生来说,那绝对是低估了做一个成功游戏的难度。
从早期粪作《血狮》、《秦殇》,到后来项目难产的《九界》、《飞龙在天》、《幻想三国志 Online》。
而不是投资五亿的《代号:生机》,投资10亿的《完美新世界》,最后沦为烂尾工程?
图森的未来很模糊,还有数亿美元能够继续起舞,但是不可能影响无人驾驶的进程。
在图森转身之际,侯晓迪的BOT在9月份官宣获得2000万美元的Pre-A轮融资。
(1)创始人离开原勇于探索商业模式的公司在同赛道重新创立新企业的线年初的时候,侯晓迪或许还天真地认为自身能顺利回归CTO,数次斡旋希望董事会不要裁员。
(2)Bot目前已完成一小时测试全程无托管,这是40多人的团队在一年做出来的成果。
而在图森是不可能完成的,因为Bot用的是新的卡车型号、新的传感器、新的计算单元,新的基于Transformer的新型神经网络。
1、在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不必要耗费巨资刷运营数据去讲故事,不搞“烧钱买估值”,这样舍本逐末不值得。
实事求是在对应的场景中打磨技术,远远强于浪费资源刷公里数之类的,终究是要回到实际上:商业。
2、核心创始人要锻造技术以外的能力,既要会当CTO,更要会当CEO,既要懂技术,也要懂商业,还要会管理,这样的创业项目会走得远一些。
超级投资者社群、超级创业者社群、超级读者群、超级媒体群等,目前总人数已超1000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