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的经济时代传感器应用与突破——专访哈尔滨大行科技总经理李晓宇

  数字经济是随着网络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其概念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作为经济学概念的数字化的经济,是人类通过大数据(数字化的知识与信息)的识别—选择—过滤—存储—使用、引导并实现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与再生、实现经济高水平发展的经济形态。数据作为数字化的经济的重要支撑,其准确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就数据采集、传感技术、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等领域采访了国家高级数据分析师、高级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评委、黑龙江省数字化的经济专委会专家、哈尔滨大行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晓宇。

  在说到传感器在数字化的经济发展当中的作用时李晓宇表示,在全球数字化的经济快速的提升的当下,信息技术持续不断的发展与深度应用,社会经济数字化程度不断的提高,传感器在数字化的经济中的及其重要的作用日益凸显,在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中彰显着不可或缺的主体地位。传感器是数字世界的眼睛、耳朵和皮肤,在消费电子、安防监控、工业制造、医疗健康、电商物流、智慧出行、智慧家居等所有的领域,负责信息收集的传感器无处不在。若把信息产业比作数字化时代中的运转复杂的机器,则传感器便是其中的颗颗螺丝钉,螺丝钉的质量将直接决定机器的功能、质量和寿命。传感器是数据采集的功能载体,是信息技术的基础核心元器件,连接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为数字化的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信息的保障。

  哈尔滨大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行科技”)正是在全球数字化的经济发展浪潮中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李晓宇表示,大行科技作为智能传感研发技术与产业数字化赋能的解决方案服务商。主要提供工业精准测温、钢铁冶炼节能、工业自动巡检、油气生产监测、智慧矿山、智能工厂、智慧森工、智慧农业、智慧家居等全方位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与解决方案。为智能化控制和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例如,在工业精准测温方面,利用高精度的传感器实现对温度的精确控制;在钢铁冶炼节能上,通过传感器监测能耗数据,优化生产的基本工艺以达到节能效果。

  李晓宇表示:“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推动传感器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拓展。同时,我们将积极与各行业合作伙伴携手合作,一同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他强调,随技术的慢慢的提升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传感器将在更多领域发挥作用,逐步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

  作为大数据的来源及控制管理系统的“窗口 ”,传感器的优劣决定着一切装备与装置的智能化程度和水平,也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和衡量一个国家基础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数字化的经济全方面提升和产业变革的今天,实现传感器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应用,是实现万物互联和智能时代的关键。中国传感器产业虽然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但是大部分企业还是处在低端产线产品的制造,如嗅觉、触觉、听觉、味觉及非可见光等高端传感器应用几乎被发达国家垄断,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

  杭州麦乐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麦乐克”)作为大行科技的母公司,是于2007年成立的全球领先的红外光电传感技术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其业务涵盖“红外特征敏感元件、红外传感芯体、智能传感模组、智能传感单品、多维传感解决方案”。历经17年精心耕耘,麦乐克持续构筑和强化技术护城河,打破该类技术依赖进口的局面,走出了一条属于自身个人的高端之路,产品遍及全球,其客户群体覆盖航天航空、工业、民用、智能家居、消防及安防等多个领域,产品已销售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红外特诊敏感元件产品现货逾10000种,是全球最大的红外滤光片现货供应商,总实力跻身全球前三甲。

  麦乐克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无线红外高温微纳传感器关键技术及应用”, 是国家重点支持的示范应用项目,通过研究工业现场环境下大温区、高精度红外高温测量技术,解决目前无法连续测量高温的痛点难点,为我国高温熔炼制造水平、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提供关键技术,真正的完成国产可控,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支持数字化的经济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大目标纲要》明白准确地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任务;《“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层次地融合发展规划》强调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性;《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提出要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步伐;《关于快速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要求国有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我国数字化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障。

  展望未来,随着我们国家数字化的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政府对数字化的经济发展的全力支持和鼓励下,传感器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传感器产业将实现更大的突破和发展,为推动我们国家数字化的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作出更大的贡献。(记者 张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