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6日,在引人瞩目的2025阿里云PolarDB开发者大会上,阿里云智能集团的副总裁、数据库产品事业部负责人李飞飞进行了针对人工智能(AI)领域未来发展的深入探讨。此次大会不仅汇聚了技术精英,更代表了当前AI技术发展的前沿动态。李飞飞指出,AI的下半场竞争即将回归传统的系统领域,这一判断引发了专业技术人员的深思与热议。
李飞飞回顾了AI发展的历程,指出AI产业的第一波浪潮大多分布在在模型、算法及Transformer机制等基础科研。大家都沉浸于如何开发更为复杂的模型和优化算法上,这无疑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然而,近年来,AI模型和算法的创新却逐渐趋于平稳,尤其是过去两年内,主要的大型模型框架并未出现显赫的突破。这使得依靠招募一位硕士级别的算法专家以获取高回报的思路受到质疑。
李飞飞强调,与其投入大量资金来雇佣高薪算法人才,不如选择那些在数据库和分布式系统领域拥有丰富经验的人才。尤其是在AI的应用变得更复杂的当下,系统和数据库的技术能力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AI战略部署和实施效果。
李飞飞特别提到,DeepSeek这一开源项目的火爆并不是偶然,而是AI系统演变过程中的必然现象。DeepSeek通过在GPU的缓存中实施Linux、OS和Kernel的思路,展现了其在分布式系统领域的巨大潜力。这样的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实现,更可能引领硬件结构的变革,为公司可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在谈到DeepSeek的特点时,李飞飞指出,它的一系列优化措施,例如FlashMLA的分段配置,均显示了这一项目在推理能力方面的优越性。通过降低推理成本,DeepSeek为开源模型赋予了复杂逻辑推理的可行性,逐步推动了整个AI行业的前进。
在同一场合,阿里云还发布了其最新的CXL机型,李飞飞表示,此创新在公共云资源池的背景下,强调了软硬协同与上下协作的必要性。阿里云PolarDB云原生数据库以每分钟20.55亿笔交易(tpmC)和单位成本0.8块钱(price/tpmC)的成绩,刷新了TPC-C性能与性价比的双项世界纪录,成功登顶全球数据库性能与性价比排行榜。
李飞飞对此表示,未来的系统演进将必然需要加强软硬件之间的协同关系。在一直在升级的技术背景下,系统的可持续性与效率将会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而他在DeepSeek与PolarDB的表现中,正是这一趋势的写照。
进入深水区的AI技术,李飞飞展望未来,认为大型模型的预训练将趋向于中心化与寡头化。他认为,随着行业的逐步成熟,真正能够在这一市场上生存的,可能只有几家巨头。在目前尚未见到任何一家大模型商业模式实现闭环的情况下,激烈的竞争导致这一领域成了“烧钱的无底洞”。
李飞飞提到,只有在突破了AGI(通用AI)的门槛后,AI技术产业才能找到自我造血的能力。这也是当前AI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如何从单纯消耗转变为可持续增长。
此外,李飞飞透露,阿里云正在着力于优化GPU与CPU的异构资源池,以创新的方式推动未来数据库研发。其目标是最大限度地节省昂贵的GPU资源,用于最重要的计算和缓存任务;同时,将相对简单的计算任务推向CPU、内存和存储的三层池化架构中。通过这样的方式,阿里云期望将AI在线推理的成本尽可能降低,使得更多企业能尝试并实现AI的商业价值。
在总结发言中,李飞飞重申,在深入发展AI的当下,企业一定紧跟技术潮流,把握系统的演进与资源的整合,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整场大会在技术交流与思想碰撞中,映射出AI技术快速变迁的暗流与可能性,也为未来的数据科技发展展现了广阔的景象。
AI的下半场已经启幕,未来的竞争将更激烈,企业如何在这场系统战中胜出,将取决于对技术和市场变化的敏锐把握以及应变能力。李飞飞的观点为前行的行业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激励着在场的每一个与会者。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